中国论坛举办“真实的影像·真实的新疆”观影交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1.05.11

新疆2.jpg


      2021年5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联合北京欣欣向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举办“真实的影像·真实的新疆”观影交流研讨会。新疆问题研究学者、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媒体代表、清华大学优秀教师代表等近三十位嘉宾出席活动。


新疆3.jpg


      与会嘉宾观看了由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影视人类学专家刘湘晨执导的《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渡过塔里木河的船》两部精剪版新疆人文纪录片,并围绕新疆近年来的社会变迁、人口转变与发展、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联系、如何对外介绍真实的新疆等问题展开交流研讨。


新疆5.jpg


      刘湘晨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他自2012年开始、持续15-20年的影像拍摄计划。这个计划沿着海拔从上到下记录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从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到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刘湘晨教授表示,新疆是世界海拔垂直直线最长的地区,独特的地缘环境对当地文化和经济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近十年,国家大力投资新村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15年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让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的革新也让当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精神追求、思想观念也发生极大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男女地位也越来越平等。


      针对新疆棉农被“强迫劳动”的污蔑,刘湘晨教授指出,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著名棉花种植基地,正是棉花农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多维吾尔棉农、棉工通过劳动脱贫致富。刘湘晨教授跟踪拍摄的一户沙雅县维吾尔族人家就出资购买了一台价值60万的挖掘机,并在今年和村民合资购买了全世界最先进的进口采棉机,价值600万,实现了人力劳作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变,这是整个新疆少数民族社会进步的真实缩影和写照。新冠疫情期间,当地政府统一组织雇佣工人采棉,帮助大量人口解决就业、渡过难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从新疆人口发展的角度驳斥了西方学者的所谓“种族灭绝”指控。李建新教授称,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新疆人口发生转变,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正在由前工业社会的“高位静止”状态(即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率)转向工业社会的“低位静止”状态(即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所以,近年来新疆不同民族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出现差异,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自然表现,是传统的早婚早育自由放任模式转向现代的遵循法律法规制约的正常生育模式的结果,是新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全面发展的阐扬。李建新教授还用数据展示了2013-2018年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和2016-2019年新疆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前者稳步提升,后者显著下降,有力地证明了新疆现代化发展成果。李建新教授强调,解决新疆问题,我们不能套用西方的话语体系,一定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历史民族观和国家认同观。



新疆6.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表示,新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地缘战略意义,还有文化意义,它和中国王朝、中国天下和五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直接关联。新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自古以来都是中外文化、各族人口的交汇点,不存在单一民族或单一文化。分子人类学研究显示,维吾尔族的基因图谱是高度混杂的,来源于多民族的融合,犹如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考古研究发现,新疆地区的早期文化和中原文化是存在很多一致性的,比如祭天文化、天崇拜观、天命观等,且延续至今,存在于今天很多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中。巫新华认为,通过党和政府近十年的社会治理,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民众已经从中世纪的宗教传统习俗中被完全解放出来,和现代人类文明、现代生活方式实现了对接,这是对该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贡献,值得向国际社会重点讲述和宣传。


     围绕扩大新疆文化宣传、应对外媒涉疆虚假信息等问题,与会专家积极发表看法,建言献策。有专家建议,中国的智库机构应该主动举办国际研讨会,邀请对新疆问题有清醒认知的外国专家发声;同时,为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人文纪录片开拓国际传播路径,比如国外电视媒体、国际纪录片展会等。中国影视机构和媒体人也可以考虑和外国制片公司合作拍摄新疆纪录片,便于直接在国际媒体平台上播出并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还有专家指出,类似的纪录片如果用于对外传播,不仅要讲述基层百姓的真实生活让外国民众易于接受,更要持续不断、细水长流地输出。

      中国论坛执委韩桦主持研讨会。中国论坛秘书长张立荣和欣欣向阳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制片人徐秋丽做了会议致辞。


新疆4.jpg




责任编辑:许馨匀